名句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的翻译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出自宋代 : 曾巩的《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类型:
咏物春天柳树古诗三百首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杂乱的柳枝条还没有变黄,在东风的吹动下便飞快的变绿了。
只懂得用它的飞絮蒙住日月,却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注释
倚:仗恃,依靠。
狂:猖狂。
解把:解得,懂得。
飞花:柳絮。

参考资料
1、张鸣 (合著者).宋诗选.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4:P136
2、陶本一,范守纲等.九年义务教育课本 语文 九年级第一学期(试用本).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7月第四版,2014年5月第4次印刷:128 页脚注解4
 
 
赏析

《咏柳》是一首托物言志之作,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北宋的曾巩。曾巩少即见长于文章,他的文风,雍容平易,不露锋芒,而曲尽事理。他的一些咏物诗寓意很深,如这首《咏柳》,就把春天的柳树比拟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讽刺势力。

诗的前两句是说:当春天刚到来的时候,零乱的柳条还没来得及转变为浅淡的青,它就倚仗着东风吹拂而飘忽摇摆,气势更加猖狂。诗刚开头即语带嘲讽、蔑视,它描写“乱条”如何倚仗权势,张牙舞爪,逞性妄为,实际上是在为全诗主旨作准备,亦即古人所谓“蓄势”。

蓄足了气势,则必然有力地得出颠扑不破的结论,于是后两句水到渠成,警语立出:那些柳条只会使柳絮飞上半天,企图遮蔽日月的光辉,却不知秋季来临,天地间还将有一场又一场的严寒霜冻,到那时它就要枯萎凋零了。“不知天地有清霜”一句为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对那些得志一时的小人提出了严正的警告,振聋发聩,促人警醒。

诗中把柳树人格化的写法,以及诗人对柳树的明显的贬抑与嘲讽,使这首诗不是纯粹地吟咏大自然中的柳树。 咏柳而讽世,针对的是那些得志便猖狂的势利小人。 将状物与哲理交融,含义深长,令人深思。

参考资料
1、姚学贤.读两首《咏柳》诗.河南: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2年03期 :P10
 
 
 

曾巩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天禧三年八月二十五日-元丰六年四月十一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汉族,建昌南丰(今属江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曾致尧之孙,曾易占之子。嘉祐二年(1057)进士。北宋家、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为“南丰七曾”(曾巩、曾肇、曾布、曾纡、曾纮、曾协、曾敦)之一。在学术思想和文学事业上贡献卓越。
 
猜您喜欢
玉碗冰寒滴露华,粉融香雪透轻纱。 —— 晏殊《浣溪沙·玉碗冰寒滴露华》
棘枝风哭酸,桐叶霜颜高。 —— 孟郊《秋怀十五首》
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随能收叙,无隔疏贱。 —— 《贞观政要·论任贤》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 苏轼《鹊桥仙·七夕》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 李白《鹦鹉洲》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 陆游《卜算子·咏梅》
罗襟湿未干,又是凄凉雪。 —— 张淑芳《满路花·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