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基础知识.doc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古诗词基础知识。 古诗词基础知识。 中国古代诗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规律和制度。 结合汉语语言文字的特点,古诗词在形式上具有一种音乐美和建筑美。 这首诗读起来赏心悦目,富有韵律。 它还具有一种建筑美。 这首诗很规整,很工整,就像我们现在盖的楼房一样,上下方正。 西方诗歌或其他外国诗歌也有其自己的金字塔或阶梯形式的排列。 当然,词语有长句、短句,但它们也是一种形式、一种形状,因而表现出独特的音乐美和建筑美。 这种形式美在世界诗园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的形式是“四言诗”。 众所周知,在《诗经》中,“四言诗”最早的形式是每句四个字,但没有特殊的格律要求。 汉魏六朝时期,出现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 所谓四言诗,是每句由四个字组成的诗;五言诗,是每句由五个字组成的诗;七言诗,是每句由七个字组成的诗。 , 等等。 一般来说,我们所指的唐代以前出现的各种诗体都是古诗,也称为古诗或古体。 唐代人以及模仿这种诗体后所写的诗,也称为古诗。 古诗一般不讲究声调和节奏。 南朝齐永明年间,有人发现汉字有平、商、曲、汝四种声调。 有人根据汉字的四声和双声叠韵的规则来研究诗歌。 声调与韵律的协调,要求写诗时“异声异韵尽在一行,重轻重重各异在两句”,并讲究排比。

因此,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注重韵律的新诗体——“永明体”。 “永明体”对后来格律诗的形成,以及后来骈文、歌词、歌曲等文体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朝初年,正是在此基础上产生了韵文、绝句。 我们把唐代完成的讲究韵律、层次、斜对、韵律严格的新诗体称为现代诗,也就是所谓的“格律诗”。 ”。以五言、七言韵诗为代表,还包括押韵诗和排韵诗。从句中字数来看,格律诗(现代诗)只有两种:五言诗。字诗和七言诗。现代诗无论何种形式,句数都是偶数。每首八行的格律诗称为押韵诗。五言押韵诗简称五律,即四十句。字;七言韵诗简称七律,即五十六字。五律、七律不仅对每句的水平和韵律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句子的对比也有一定的要求。由四句组成的绝句又称为绝句,因现代绝句类似于从律诗中截取四句,所以也有人称其为截句。绝句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五言绝句又称五言绝句,四句二十八字; 七言绝句又称七言绝句,四句二十八字。 有一种韵律诗的诗句超过八行,称为长韵,也叫划行韵。 韵律安排与五言、七言韵诗相同。 它不仅对水平、韵律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粘连、对仗也有严格的规定。 节奏中的句子数量只能是偶数。 每两句(一韵,入韵时不包括第一句)称为对联。 五韵、七韵的第一联(一、二句)称为首联; 第二联(三、四句)称为第一联。 第三联(五、六句)称颈联,又称腹联; 第四联(七、八句)称为尾联。

韵律诗除了押韵、字数等外,一般还需要对仗。 五韵、七韵的对仗一般用在下巴联、颈联上。 首联也可对峙,也可不对峙。 首联的对峙一般不会减少两联的对峙次数。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和参考。 任何首联使用对联的押韵诗实际上通常总共使用三对对联。 如果下巴对联不对,只有首联和颈联对联,就有一个绰号叫“偷春式”。 押韵诗的末联一般不需要对仗,因为在对联的最后,一首诗即将结束,不宜用对仗作为结束语,但也有在最后联使用对仗的例子。对联。 节奏严格的押韵诗一般不少于两联,但有的古作只有一联。 这种情况下,对仗多用在颈联上。 在排列规则上,除首联和末联外,中联均需对联。 绝句可以对联,也可以不对联,即第一联可能正确,最后联可能错误,最后联可能正确而第一联可能错误,或者两联都正确或都不正确。 简而言之,没有严格的限制。 有时在歌词和音乐中,也会使用对仗,但对于歌词和音乐中的对仗一般没有严格的规定。 但由于某些字卡中的某些句子(如《满江红》上、下两部分的两个七言句)很容易形成对仗,所以诗人在这些地方使用对仗,以提高句子的工整和美观。工作。 久而久之,习惯就养成了。 , 习俗。 习惯是习惯,惯例是惯例。 总之,它们并不是硬性规定,因此这些地方是否使用对仗完全取决于作词者的喜好和安排。 个人看法:虽然是约定,但如果可以用对仗,尽量用对仗,增加秩序。 的美丽。

一般认为词起源于隋唐时期的颜悦。 它是由乐词演变和发展起来的,是一种结合音乐、可以用不同长短的句子来演唱的特殊诗歌形式。 还有诗、长短句、乐府(注意与汉乐府的区别)、曲调、调词、雅词等题名。 词是一种文学,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诗歌。 由于这一体裁有“曲有定格、句有定数、词有定调”,所以靠音乐来填词。 因此,写歌词一般不叫“作词”,而是“填词”或“凭声”。 虽然最早的诗歌也是由音乐组成的,但是是先写诗,然后定曲。 情况还是有所不同。 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另外,每首歌曲一般都有一个固定的曲名,以区别于其他歌曲。 人们为区别此曲名,称其为“词牌”。 每张词卡代表不同的曲调,不同曲调的词在句数、字数、层次、韵律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要求,也有各自的风格要求。 同一词牌中的词可能有不同的名称,相同的名称可能不是同一个词卡,同一个词卡可能有不同的变体。 因为词与音乐相结合,所以有些词是分段落的。 一个段落意味着该音乐已经被唱过一次。 人们还给词的这个“段”起了个名字,叫“死”或“片”。 一个词只有一个段落,称为“单调”。 由两段组成的字称为“双调”,上下两段称为上下段,也称上下段。 由三段或四段组成的词称为三折或四折。 。

另外,字可分为小令、中调、龙调。 有人规定58字以内的字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龙调。 但这种分类方法的科学性仍值得怀疑。 一个讨论的地方。 随着后来歌词的发展,随着乐谱的逐渐失传,它们也逐渐与音乐脱离了。 后人写的歌词大多是根据前人留下的文字作品来推断和确定原词中各地方的声调和节奏。 最后的词真正成为一种讲究韵律和节奏的词。 独特的诗。 从广义上讲,词可以看作格律诗乐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元代出现的一种音乐文学。 从乐曲和歌词的结构和形式来看,它与歌词比较接近,但又与歌词有很大不同。 音乐有散曲、组曲之分,又有南北戏之分。 这里主要介绍诗歌的节奏。 关于音乐我就不多说了。 诗歌的美包括音韵美和文字美两个方面。 抛开内容和文字不谈,获得音韵之美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格律。 当你没有其他手段使诗歌富有音韵美时,如果你忽视格律,你就忽视了诗歌的音韵美。 即使放弃音韵之美而达到诗歌本身的终极思想内容,也只是在某一方面令人眼花缭乱,无法弥补音韵的缺陷。 古诗词的表现手法有很多。 最先在中国流行并至今仍常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是“赋、笔、行”。 《毛诗词序》有绝句叫:“日月星辰三灯,风雅四诗”。

“六义”中,“风、雅、歌”是指《诗经》中的诗歌类型,“赋、比、行”是诗歌中的表现手法。 付:这是一种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注中说:“诗人陈述故事,直言不讳。” 例如《诗经》中的《歌谈》、《赋通》就采用了这种手法。 比较:用比喻来描述事物并表达思想和感情。 刘勰在《文心雕龙比行》中说:“又何谓比?覆事附义,威胁断事”《说书》等篇章就是用这种方法写的。 邢:就是支持东西。 七星是用事物的开头来唤起话题所要描述的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写作方式。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行指。朱熹更明确地指出:“行者,先言别事,以引发吟诵之词。” 《诗经》中的“关庸”和“桃夭”都采用了“行”的表现手法,这是流传下来的三种表现手法,常常组合使用,相得益彰,对历代诗歌创作。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古往今来不断发展,创作和运用也是灵活多变的,包括夸张、重复、重叠、跳跃等,很难一一描述,但是,一切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不仅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另一个重要的表达技巧是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简单地说就是“象征意义”。 然而,在现代诗歌中,符号也被表达为灵魂的直接意象,这一点值得注意。 。

从现代的角度来看,诗歌塑造意象的方式主要有三种: 1、模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模拟“或比喻声音,或比喻外表,或比喻事物。在心中,或在事物中”。 我们上面列出的诗歌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 比较常用的另一种技巧是“拟人化”:以物来模仿人,或以人来模仿事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送别康桥》:轻轻地我离开,/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挥手,/告别西天的云彩。 /河边的金柳,/是夕阳下的新娘;/光波中美丽的影子,/在我心里荡漾。 把“云”、“金柳”当人看。 人们习惯于模仿物体,比如爱的《因为风》:“我的心/像你窗前的烛光一样明亮/一点点”。 暧昧/无法避免/因为风/……用一生的爱/点亮一盏灯/我是一团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 将“我的心”比作烛光,将我比作一盏灯。 当然,说到底,本质还是“拟人化”。 2、夸张。 就是将所描述的事物放大,就像电影中的“大写”或“特写”镜头一样,以引起读者的注意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赠我深”(《赠礼》《王伦》)“飞下三千尺,疑是乳河”道从天而降”(《望庐山瀑布》),其中提到“深千尺”、“三千尺”。 他所塑造的形象虽然不是事实,但却生动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 读者不仅可以接受,而且还可以相信、惊奇。 不过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 这种夸张必须具有艺术性和美感,不能太荒诞,也不能太真实或太庸俗。

例如,有一首描写棉花收获的诗:“装在袋子里的棉花花/压着卡车的头/高三英尺/像高射炮。” 读完之后,让人感觉不真实,产生毫无美感的感觉。 3. 借款。 意思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东西。 与比较有相似之处,但又有不同。 不同的是,比较一般既是比较,又是比较的事物是具体的、看得见的; 转喻一方面是具体的,另一方面是抽象的。 它以抽象架起一座桥梁,使诗的形象更加生动突出,从而引起读者的联想。 这就是艾青所说的“给你的思想插上翅膀,给你的情感穿上衣服,给你的声音赋予色彩,把路过的变化的事物凝固起来。” 塑造诗歌的形象,不仅可以用从视角取入的材料来描绘画面,还可以用听觉、触觉等感官获得的材料从多方面反映形象,使其形象生动、生动。和小说。 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吟诵“鸟宿池边树,和尚推门月下”,但他认为用“和尚月下敲门”。 他拿不定主意是“推”还是“敲”,就用手做了一个敲的动作。 不料,驴挡住了一位高官的去路。 这个人就是大文学家韩愈。 当侍卫牵着贾岛上马时,贾说出实情,韩沉思良久,说还是用敲门比较好。 因为“敲门”是有声音的,月夜深山里敲一两声门,就让场面“活”起来,更加生动。 环境显得很安静。 前面提到的《枫桥夜泊》中的“乌鸦”和“钟声”也是这首诗的亮点。 还有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述,“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非常逼真,精彩! 现代的《晨歌》就像黄河的波涛:“还有礁石/固执地聆听/风雨涛声之外/灵泉寺的隐隐/黎明。晨钟/只是如孤山孤山泉水的遥远回应/几颗稀疏的星星/而红色的花冠/雄浑的公鸡啼鸣/仿佛从大洋彼岸传来。本文整理自网络,仅供阅读参考/啼鸣。就像潮汐一样。

这首诗也写得很好。 因此,如果我们掌握了用声音塑造形象的技巧,将为诗歌创作开辟更广阔的领域。 无论是比喻、夸张还是比喻,都取决于诗人对客观事物的敏锐观察,融入自己的情感,加以补充。 大胆想象,甚至幻想。 可以说,无论他是浪漫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如果没有想象力(幻想),他就不可能成为诗人。 比如以豪放着称的李白,想象力丰富,诗风瑰丽。 而以写实主义着称的杜甫也曾写过“广州府邸万千……何时忽见眼前这屋子……”(《宋词》) 《草屋秋风断》)和《香烟云匈奴湿》,清光玉臂冷。 何时倚空盖,双光下泪干。”(《月夜》)等充满想象力的佳作。古诗的分类可分为古诗和现代诗两大类。诗歌和近体诗形成于唐代